重金属的排放主要通过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方法排放,因此重金属监测和现有的工业废(污)水、废气监测是紧密联系的。

图2.2017年上半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PM2.5排名此外,从已公开其2017年PM2.5污染治理年均值目标的省(市)来看,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吉林省、广东省、重庆市、辽宁省、河南省在确保其2017下半年PM2.5浓度与2016年下半年持平的情况下,基本可以无压力完成其设定的2017年PM2.5污染治理年度目标。因此,2013-2015年间,全国大部分省级行政区的三项空气主要污染物PM2.5、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浓度均有较明显的下降趋势。

鞍重股份:子公司拟4 87亿元投资年产2万吨磷酸锂生产线(一期)建设项目

分析结果显示,全国366座城市2017年上半年PM2.5浓度同比没有明显改善,空气污染治理步伐放缓,不同污染物浓度同比有升有降,但其中二氧化氮和臭氧的大幅上升,为空气污染治理这一课题带来了新的挑战。这一下降速度得益于《大气十条》中重点措施的迅速推行新污染物排放标准促使火力发电厂的污染物排放量在2014-2015年间迅速下降,工业用煤也在2013-2015年间显著减少。除火电外的其他重污染行业均急需制定更为严格的国家标准。重污染行业、重污染地区应及时降低煤炭用量目标数字。为了蓝天早日重现,各项中央现有治霾政策的落地和产业及能源结构的持续调整仍是重中之重:继续加速落实中央及地方治霾政策,确保《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2017)》中各项政策的落实。

钢铁行业作为火电后的工业行业第二大空气污染来源,同时也是京津冀地区最大的污染源之一,需尽早更新更为严苛的国家标准及监管措施。图.各省级行政区PM2.5、SO2、NO2和O3浓度在2013-2017年间的12个月移动平均图但在2016-2017年间,由于重工业复产、多行业的煤炭消耗量产生回弹,再加上企业超标排放等问题的存在,全国整体的三项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有所放缓,部分省市甚至出现了污染反弹现象。国家确立了三个生态文明实验区,福建实施方案去年已经发布,今年将加快推动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江西实施方案和贵州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

第九,大力发展绿色产业。第四,编制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第一,积极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第七,实施生态保护修复,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和功能,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青藏高原等重点区域实现综合治理,积极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施动植物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落实耕地、草原、河湖修养规划,制定生态保护条例,建立生态保护补偿部级联席会议,推动各领域生态保护补偿的试点工作。

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已基本形成,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在福建、江西、贵州设立,生态文明的法律体系也不断健全。同时,通过实地调研、交流、专题研讨等方式,要会同有关部门推动福建、江西、贵州做好重点改革的落实,总结、凝练试验区好的做法,形成可复制和推广的成果,在全国加以推广。

鞍重股份:子公司拟4 87亿元投资年产2万吨磷酸锂生产线(一期)建设项目

与2010年相比,2016年单位生产总值的能耗降低了20.9%,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1.6%,森林的数据量增加到150亿立方米,各类资源保护区总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4.8%,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第一个趋势,经济的增长不再依赖于煤炭消费的增长来实现了。2015年也有两个非常有意思的背景。特别是第二产业,比如建筑业、制造业增速显著变缓,第三产业的比重正在逐步上升,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用能结构和碳排放结构。

从全球来看,2015年习主席作为国家主席代表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峰会,峰会提出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刚才提到《巴黎协定》,《巴黎协定》提出要实现两个新的目标,要到本世纪后半叶实现去碳化。就目前情况来看,天然气消费很可能要远远超过规划目标,也就是说它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主体能源,什么原因呢?从需求侧来讲,煤改气,以刚才谈到的雄安新区为例,河北省每家每户此时此刻正在实行煤改气,一亿吨散煤改成用天然气;从供给侧来讲,天然气供应是非常强劲的。2014年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在当时APEC之后,习主席在2014年11月12日签了一个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在这个联合声明当中,第一次提出来中国的二氧化碳在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而且争取更早的实现。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以后不再消费煤炭,我们国家的经济协同还会长期依赖于煤炭,煤炭在整个经济结构当中的比重下降的速度也非常的快,1990年的时候还是76%,占3/4以上,现在就达到了62%。四是消费电力的比重在稳步的增长。

鞍重股份:子公司拟4 87亿元投资年产2万吨磷酸锂生产线(一期)建设项目

二是煤炭消费已在2013年达峰。今天我们要发挥的不仅仅是参与者的作用,同时也是建设者、贡献者的作用,从《巴黎协定》、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目标等这些方面可以看到,中国在环境、能源问题、绿色发展方面的机遇。

在过去几年当中,我国每年单位能源碳排放的下降速率超过2%,如果按照这样一个趋势测算,在2014年就已经达到了峰值。五是天然气现在有一个新的趋势主体能源化。习主席最近几年将把环境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提高到关乎民族未来,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比如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大家都差不多,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美国迅速的超过了英国,在去碳化的指数方面成为世界上的第一大经济强国,英国一直到了1950年之后去碳化才开始上升,到了2000年左右,基本上达到了美国的水平,最近十来年,也是突然有一个加速的过程。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的增长,使得我们对能源需求的增长率是下降的非常快。能源转型背后基本的政治逻辑和经济逻辑一是关于生态文明的理念。

现在根据能源相关全国专家的估计预测在2030年整个能源消费不会超过55亿吨。目前,关于能源消费总量增速的放缓已经是非常明显的了,在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战略中,2016-2030年这个相关数字是2030年在60亿吨标煤以内,其中最关键的是这两个字以内,可以保证这样的表述不会出太大的问题。

十年前,光伏成本还是5美元左右,现在就能达到0.3美元,根据2017年最新数据,甚至可以达到0.2美元,再到0.1美元。(以上内容根据现场发言整理,未经发言人审阅)。

天然气消费量在逐渐增加,天然气比重去年已经达到了6%,按照规划推算到2020年将达10%。今天向大家报告的内容是关于中国的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问题,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背景呢?2014年6月份,当时习主席关于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做了一个重要讲话,当时提出了四个革命:第一,能源消费革命;第二,能源供给革命;第三,能源技术革命;第四,能源体制革命。

所以,天然气发展趋势非常明显,中国已经成为天然气使用的大国之一。除了大气之外,水、固体废物等等环境方面,由环境所引发的社会事件占据了重要位置。当然,在这次大会当中也提到努力实现1.5℃的目标,意味着我们在2060年就要终结化石能源的使用。四是中国决定在全球治理当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如果把技术的发展分几波来看,我们正在发生着第六波大的技术革新浪潮,这个第六波当中,环境、绿色成为主流,绿色技术和新能源技术是第六波技术发展的一个标志。能源转型对环境商机意味着什么?第一,节能的普遍化。

我们在节能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取得的成就是非常之大。不仅在中国,在全球,能源低碳化都是大势所趋,即便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也不可能再扭转这样的趋势,所以,谁能够占得先机,在能源的低碳化、技术创新领域走的更好,做的更好,才能走得更远。

煤炭的消费在2014年是41.16亿吨,比2013年下降了3%;2015年是39.65亿吨,进一步下降了3.7%;2016年是37.79亿吨,又比前一年下降了4.7%。驱动能源转型最基本的因素这七大趋势背后的驱动因素主要涉及四个方面:一是经济新常态。

中国电动汽车已经占到了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的1/2以上,这个趋势既反映了产业政策,同时也反映了未来能源政策,在这个领域当中蕴含着巨大商机。2004年时我国在风能和太阳能领域的投资约30亿美元,到2005年已经达到1060亿美元,短短十几年增长了33倍。接下来跟大家报告四个方面的内容。三是清洁能源成本的下降速度远远超过预期。

第二,2015年12月,巴黎的气候大会又提出一个更加积极的目标,就是要在本世纪末,全球的温升不超过2℃。根据相关数据,在最近几年,特别是在2012年以后,经济的增长与能源的增长,特别是与煤炭消费的增长,是逐步脱钩的。

去碳化指数实际上能够很好的标志工业革命的情况,同时也能够反映出非常重要的地缘政治的信息。第六个趋势,能源系统去碳化进程加速。

我们相信在习主席所提出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背景下,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迎接新的能源革命的大背景下,整个用能领域的智能化将为我们提供巨大的商机。能源转型的七大趋势一是能源消费的增速放缓。